有機肥市場有待破局
發布時間:2019-04-08 07:32瀏覽次數:次
對于有機肥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不過有機肥廠家的發展仍然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亟待解決。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用肥習慣的難題。多數農民都習慣使用見效快、氮磷鉀含量高的化肥,而對長效肥的緩慢性缺乏興趣。許多農民反映用有機肥的效果不明顯,尤其是第一年。對此,陳倫壽教授解釋,有機肥料的養分絕大多數都是有機態的養分,當年肥效一般,它必須要經過微生物分解以后才能夠釋放養分,其實第一年它也在發揮作用,只是不太明顯而已。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廖宗文認為,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使用,緩急相濟,效果可能會更好。有機肥長效,但是強度低;而化肥強度高,后勁不足,二者的搭配使用,可以實現環境與經濟效益的共贏。
引導農民逐步增施有機肥,政策補貼無疑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上海開始實施有機肥政策補貼,江蘇、山東等地也陸陸續續開始實行有機肥的補貼政策。補貼政策推動了有機肥的發展,但是從全國來看,實施政策補貼的范圍還是太小,補貼資金也非常有限。
不少有機肥廠家表示,不但沒有享受到政策優惠,而且還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比如在運輸過程中,有機肥不能被當作肥料運輸,而是作為大眾商品,享受不到政策優惠。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沈其榮教授呼吁國家應該對有機肥企業也采取一些扶持政策,比如運費和用電方面給予一定優惠,這無疑代表了廣大有機肥生產企業的心聲。
另外,從行業自律的角度來看,有機肥的質量標準還需進一步完善。據有關人士透露,新的有機肥修訂標準有望出臺。伍世德稱,建立統一標準,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避免優質產品的埋沒。
